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命名看城市精神

岑大明

  岑大明

  名字,不管是地名,还是人名,抑或是万物之名,都是命名者赋予认知对象的文化内涵。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兴义的命名也是如此,若要读懂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需要从命名开始认知。

  “兴义”的命名,起于清代嘉庆二年(1797年),朝廷平定“南笼”农民起义,嘉庆皇帝“以示彰善之风”,嘉庆皇帝仿效父皇乾隆,将南笼府改名为兴义府(府址在今安龙县),这是第一次出现“兴义”一词。嘉庆三年(1798年),嘉庆皇帝再次下旨设立兴义县为府治。皇帝两次下旨为一个地方命名,有史以来实属罕见。

  与此同时,嘉庆皇帝还为“兴义”创作一首五言长诗,其中两句写道:“更与赐府名,兴义新额茂”。由此可见,嘉庆皇帝赐予“兴义”之名,旨在教化一方民众,做忠义、仁义、信义之人,让此地兴旺兴盛,焕发新貌。

  “兴义”这一命名,224年来,历史风云风起云涌,时代浪潮推波助澜,但“兴义”这一名字一直未变。追溯命名者的初衷,不难看出“兴义”蕴含着兴旺、兴盛、忠义、仁义、信义之意,内涵比较丰富,集中体现了“兴义”的价值取向。

  “兴”即兴旺、兴盛,泛指经济社会事业昌盛发达、生机蓬勃之意,这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凝聚力,集中体现城市的发展之势、精神风貌,也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没有经济社会事业支撑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事业兴旺发达,城市才会日新月异,才会欣欣向荣。

  “义”即忠义、仁义、信义,即公正合宜的道理、合乎正义或公益的道德规范,这是城市精神的灵魂,是净化人心、教化民众的基本精神食粮。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即为忠;有爱心、慈悲心,即为仁。有分寸、有规矩,就叫义;守信用,践诺言,即为信,这是儒家提倡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兴”与“义”又是相互促进、相辅相存的。“兴”是一城安邦之根基之动力之心愿之向往,是以“义”教化之目的之结果,对国家讲忠诚、对朋友讲仁义、对他人讲信义,能为一城的兴旺兴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一城的兴旺发达、蓬勃生机。

  数百年来,忠义、仁义、信义的价值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影响和教化这座城市市民,成为市民家国情怀的底蕴,成为市民为人处事的标尺,成为市民道德规范的根本,渐渐积淀形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

  兴义是一座外来人口聚集的城市,多民族、多文化能在这里碰撞、交流、直至共存,其根本原因在于来自天南地北的市民认可这座城市的精神价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精神价值就是忠义、仁义和信义。

  教化群众做忠义市民,能让城市充满忠诚与正义,这是一个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精神之源。兴义市两度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足以说明这是一座忠义之城,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正能量和安全感。

  教化群众做仁义市民,能让城市充满仁爱与友善,有仁爱的城市才有温度。以兴义市为州府的黔西南州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示范州,足以说明这是仁义教化形成的和谐之城、团结之州。

  教化群众做信义市民,能让城市充满真诚与务实,有诚信的城市才有气度。兴义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足以说明这是一座诚信之城、文明之城,让这座城市吹拂文明之风、充满阳刚之气。

  正是忠义、仁义、信义城市精神的磁场吸引,久而久之,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忠义之士、仁义之友、信义之民,兴义市成立三十余年,城市人口从不足十万人增加到近八十万人,这就是兴义城市精神魅力所在。

  如果有人说,兴义的城市精神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忠义、仁义、信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社会
   第04版:文化
从命名看城市精神
战“疫”中的志愿力量
“志愿红”,兴义市抗疫一线的温暖底色
静默管理期间市民生活物资有保障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