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方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又传来了好消息。继“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省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称号后,栗坪社区党支部又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栗坪社区是黔西南州易地搬迁的主要承接社区之一,共安置了来自周边县(市)的搬迁群众一万多人,这里生活着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等16个民族。栗坪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推动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工作深度融合,探索“五抓五促”工作法,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家园。
创新工作方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
栗坪社区党支部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五抓五促”工作法,即抓实基层党建体系促各族群众思想融入,抓实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促各族群众生产融入,抓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各族群众生活融入,抓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各族群众心理融入,抓实社区治理体系促各族群众空间融入。
“思想融合是搬迁居民适应新环境的首要任务。”栗坪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昌跃说。自2019年社区成立以来,通过强化党建指导团队和基层党建体系,促进了各民族群众的思想融入,同时抓实基本的就业服务及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生活无忧、就业不愁。
杨昌跃说:“我们通过积极协调,成功引入了服装制造、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在社区内设立车间,并成立了绣娘、林下菌药等多种帮扶工作坊,培养了林下种植养殖、中草药栽培、林下鸡养殖、林下菌药种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有效解决了社区内一些弱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他们能够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增强文化认同,促进群众交往交融
栗坪社区党支部积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展出各民族的文化、服饰、书籍、乐器等,让居民在参观学习中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尊重。
在栗坪社区乡愁馆,展示着群众过去生产生活所用的农具、乐器、房屋模型等,搬迁群众时常会到这里看看。“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以前用过的,是我们曾经的记忆。搬迁过来后,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幸福。”栗坪社区居民李从友说。
利用传统节日契机,社区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持续为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交流交往搭建平台。栗坪社区副主任刘红琴说:“社区充分利用‘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等传统民族节日,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以乡愁为纽带,有效促进了社区各民族群众的交流、交往、交融。”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群众彼此间的情感联系。
提升服务水平,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栗坪社区党支部深知,要真正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就必须让各族群众在搬迁后能够安居乐业。为此,社区不断优化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各族群众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资源和保障服务。通过定期开展“群众会”,及时解决群众急事、难事;在楼道里公示水务、电力等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点对点建立楼道微信群,实施“网格化”管理等措施,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保障,让他们在搬迁后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在栗坪社区八栋一单元的江邵学家中,社区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帮助这位88岁的独居老人打扫卫生、做家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他们经常来探望我,帮我打扫卫生,态度很好,我非常满意。”江邵学老人感慨地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栗坪社区围绕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组建了12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主动上门为有困难的居民提供医疗援助、就业指导和生活保障等服务。
“我们有多支志愿服务团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会协助调解邻里之间的纠纷。”刘红琴说。
展望未来,持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如今,在栗坪社区这个大家庭中,16个民族的居民们在生活中互相帮助,文化上互相尊重,经济上相互支持,情感上相互信任和关爱,共同营造了一个民族团结和繁荣进步的社区环境。
“我们对社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优化,以促进居民的素质提升,也努力在社区能力范围内提供帮助,让大家实现共同学习、共同居住、共同享受、共同治理、共同娱乐的目标。”杨昌跃说。
栗坪社区党支部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推进社区基层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深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等,努力实现各族群众在思想上进一步融入和共学、共居、共享、共治、共乐的目标,为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