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灵芝的增值之旅

  王国珍 詹贤春

  8月的兴义市丰都街道普子村周壁国有林场绿意盎然,浓密的树荫下,一株株赤褐色灵芝正悄然生长。

  “我们依托林下生态优势,现已开发出破壁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软胶囊和灵芝分子晶华三款产品,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贵州华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盛韬指着林间排列整齐的灵芝告诉笔者,林下灵芝种植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林下生金:灵芝仙草铺就生态致富路

  黔西南州拥有森林面积1593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19%,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黔西南州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有效转化。

  灵芝作为一种珍贵药用真菌,喜阴湿环境,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等功效。周壁国有林场内大面积的红豆杉林,不仅腐殖质丰富、湿度适中,为灵芝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原生环境。

  2022年,贵州华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兴义,依托周壁国有林场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灵芝等中药材种植。目前,公司已在林下规模化种植灵芝2000余亩,逐步形成了集种植、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公司技术总监董仕彪说:“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灵芝生长。我们坚持生物防治、绿色种植,每年四月种、八月收,品质有保障。”

  在品质把控方面,公司建立了从林下种植到生态采收,再到精深加工的全流程品控体系,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基地主要种植“黑福一号”(黑灵芝)、“红福一号”(红灵芝)及“华弘一号”(灵芝孢子粉)等自主研发品种。

  盛韬介绍,这些品种种植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但产出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采摘后的灵芝及孢子粉经过精深加工,产品涵盖灵芝切片、孢子粉、胶囊及精深加工提纯制品,实现了从初级农产品至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全链条转化与增值。

  产业融合:科技创新驱动全产业链升级

  取几片灵芝切片沸水煮开,汤色清亮,散发出淡淡的菌香;灵芝孢子油软胶囊入口细腻、回味甘润……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灵芝的天然活性成分,还颇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我们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目前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并与多家肿瘤医院及康养机构建立稳定供应关系。”盛韬介绍:“公司现有多个专属直播间,并依托种植基地打造总计15个直播间。通过开展‘线上达人溯源直播’‘线下康养旅销’等,让消费者直观了解林下灵芝的生长环境。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公司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先后与贵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围绕菌种优化、品种选育、产品精深加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开展联合攻关。今年8月,公司入选2025年贵州省博士创新站,成立了“王颖娟博士创新工作站”,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在灵芝产业领域的研发能力与人才支撑。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生态保护始终被放在重要位置。“我们采用土地循环轮种模式,灵芝采收后轮作茯苓、黄精、天麻等中药材,以帮助维持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此外,还从外省采购了种植灵芝所需的青杠木,助力守护这片青山的生态环境。”盛韬表示。

  惠民兴村:“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周壁国有林场林下灵芝基地里,工人们正低头仔细收集着孢子粉,另一侧工人手持篮筐,小心地采摘已成熟的灵芝;不远处的大棚下,工人们来回翻动着正在晾晒的灵芝片……这繁忙而有序的生产场景,正悄然改变着周边村寨的生活。不少村民在这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既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技术,小小灵芝正逐渐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我在这里上班已经三年了,每天能有一百多元的收入。从家到基地只需走三分钟,离得近,方便照顾和接送孩子。”普子村村民计忠利一边采摘灵芝一边说。在来到公司上班之前,她一直在兴义市区打零工,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如今这份工作不仅更稳定,还能让她安心留在村里,兼顾家庭与收入。

  “来这儿工作一年多了,平时主要负责除草、采摘灵芝和收集孢子粉,活儿不重,上手也轻松。”普子村村民杨福笑着说。来公司之前,她一直在家务农养猪,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如今,她不仅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有了属于自己的收入,言语间洋溢着满足与幸福。

  盛韬介绍,自公司成立以来,每年带动普子村及周边易地搬迁安置区、洒金街道新市民群体实现就业超10000人次。下一步,公司计划在红星工业园区投资2亿元,分三期建设自主产品加工厂。其中一期工程预计于今年年底启动建设,明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工厂建成后,将实现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一体化运营,改变以往依赖省外代加工的局面。

  与此同时,公司将以周壁林场为基础,不仅持续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还将建设森林科普教育基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库等项目,逐步打造集生态体验与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助力黔西南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州林业局产业发展科科长钱朝霞介绍,截至目前,全州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总面积达233.26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为36.24万亩,产量6.29万吨,主要种植有石斛、灵芝、天麻等中药材和食用菌;林下养殖总面积49.68万亩,涵盖林下养禽、林下养畜和林下养蜂。此外,林产品采集加工面积47.78万亩,产量2.94万吨;森林景观利用面积99.5万亩。

  近年来,黔西南州始终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林农发展产业,已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州共有林下经济实施主体488家(含种植户)。同时,强化品牌建设,如今,“普安天麻”“安龙石斛”“安龙白及”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安龙石斛、兴义石斛、普安天麻及兴义黄精通过有机认证;“华弘草芝堂”“归元谷”“西城秀树”等品牌成功注册品牌商标。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全州食用菌企业已获得5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社会
   第04版:文化
报头
习近平向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十五次双方全会致贺辞
习近平向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英文版出版发行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文章精神
黔西南州将于9月12日举行第二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
灵芝的增值之旅
兴义10余万亩板栗绿了山坡富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