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飞
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火,人间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的命运会如何。火,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只要手持火把,我们就不怕黑夜从四周积压过来,就能破除内心的恐慌,就能找到生命的方向。
可以说,懂得用火让人类文明往前迈了一大步,它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给生命的健康和安全带了很大的保障。在远古的荒蛮时代,人类跟动物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在漆黑的夜晚担惊受怕,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生吃所获的动植物,各种疾病缠身,寿命都很短。这个蓝色星球上,其实火出现得比较早,应该早于人类,比如火山喷发就会有地火、电闪雷鸣就会有天火等,只是人类不会利用,也不敢利用,更难以利用,毕竟这些火不好保存其火种。直到有了钻木取火,人类才真正找到光明的出口,才逐渐摆脱各种困扰,才迎来飘香和温暖的日子。恩格斯曾说过:“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
最先发明钻木取火的是燧人氏,旧石器时代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被后世奉为“火祖”。《尚书大传》等古籍增补“三皇五帝”,其中,燧人氏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据说,伏羲氏、女娲氏均为燧人氏所生。他还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燧人氏因生于商丘,葬于商丘,故商丘被誉为中国火文化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真的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燧人氏,是他用智慧给人类带来开创性的发明,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作为他的后代,我们无时不引以为豪,无时不深表敬意。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祭火的传统习俗,对火有崇敬之心。但专门以火为节日的民族并不多,其中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有代表性,极为热闹和隆重。彝族火把节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白族火把节是在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火把节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天帝看见人间没有苦难之声,反而是一片祥和之景,人们男耕女织、歌舞不断,生活过得很自在很幸福,几乎不识愁滋味,与天上的仙人有得一比。这还了得,岂不乱了规则,他觉得该整治一下人间,不能让其过于美好。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天帝派大黑天神到人间散布瘟疫,要制造一场毁灭性很大的灾难。大黑天神领旨到人间,看到人们纯朴善良,一切的幸福和美好都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他实在不忍心将其毁坏,让人们遭受无端痛苦。而作为天神,他又不能违抗天帝的旨意,不然就等于失职了,可能还要被治罪。当然,他也不是怕治罪,主要是伤及人间善良的民众会让他深感不安,会有负罪感。为此,他把实情告诉给了人们,让他们村村户户点燃火把,天帝看到此景,以为大黑天神已完成使命,让人间陷入火海。大黑天神为使天帝不起疑心,自己吞下瘟疫的毒咒,他的全身瞬间就变黑,回到天上跟天帝交旨时谎称是在人间被烈火的烟子熏黑的,这也是他后来被称为大黑天神的原因,原本他是不黑的。白族人永远记得这位仁慈天神的大恩大德,就把他奉为“本主”,供于庙宇,把他的施恩之日定为火把节。看来天神也有好坏和善恶之分,就像人一样。
白族火把节的由来除了大黑天神的传说,就是关于白洁夫人的故事。唐代,大理的南诏国在历史中的地位很高,曾经让大唐王朝都感到有些不安,每次派重兵来攻打,都以失败告终,可见其之强大。这里,我们先暂且不谈南诏当时的实力和后来的丰功伟绩,也不去论历史的对错,只是单纯地走近一位世世代代被人们歌颂的女子。
以前在洱海周边区域生活着众多部落,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相互兼并,只剩下比较强大的六个部落,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邓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被称为“六诏”。但凭着自己强大的实力,蒙舍诏首领皮逻阁早就有吞并其他五诏的野心。
皮逻阁建造了一座松明楼,以祭祖的名义宴请其他五诏诏主。这可以说是当年大理版的“鸿门宴”。松明子是松树的油脂渗透进木质中而形成,极为易燃,人们通常用它来引火和照明。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楼中吃饭,安全隐患有多大。各位诏主都没有任何提防和戒备,像往常一样去赴宴。白洁夫人聪慧过人,她一眼就看出皮逻阁的诡计,这次丈夫赴宴肯定是凶多吉少,她也提醒丈夫其中的险情,能推辞就推辞,可丈夫并没有理会,认为白洁夫人纯属多虑。再加之,祭祖是大事,若不去参加,就是大不敬,就是藐视祖先,会被人说闲话,甚至会遭到谴责和成为被围攻的对象。白洁夫人非常明事理,丈夫去不去赴宴都是难逃的劫数。临行之时,她把一只铁钏戴在丈夫的手上,这个自有她的用意。
果不其然,正当几位诏主在松明楼中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之时,灾难降临了,松明楼失火,所有人瞬间葬身于火海。这场火来势汹汹,将一切吞得干干净净,五位诏主的尸骨被烧得难以辨别谁是谁。白洁夫人得知噩耗,悲痛欲绝,悔不该让丈夫赴宴,可事已至此,悔恨已无济于事。她用双手把丈夫的遗骨从废墟中刨出,之所以能很快认出自己丈夫的遗骨,全凭她给他戴上的那只铁钏,不然恐怕要错认遗骨而抱憾终身。
皮逻阁想趁机霸占白洁夫人,白洁夫人当然不会屈从。可她还身处蒙舍诏,如果当面拒绝和对抗,就没有办法再脱离虎口,会得不偿失。故她灵机一动,先答应皮逻阁的要求,但要将丈夫的遗骨带回邓赕诏安葬后才能跟他在一起。皮逻阁觉得白洁夫人重情重义,还明事理,反而更加喜欢她,就同意她先回去安葬丈夫,然后再与自己做长久夫妻。白洁夫人带着丈夫的遗骨连夜赶回邓赕诏,料理完后事,就准备战事。皮逻阁得知白洁夫人不愿嫁给自己,故恼羞成怒,率军攻打邓赕诏。白洁夫人岂能嫁给自己的仇人,岂能束手就擒和将邓赕诏拱手相让,她巾帼不让须眉,率领将士保家卫国,与前来攻城的南诏将士浴血奋战。当时南诏的实力的确很强大,尽管白洁夫人和将士们都不畏生死、百折不挠、英勇抗战,可终将实力悬殊、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被战败。白洁夫人誓死也不想让皮逻阁得逞,于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跳入护城河自尽。后人为了纪念白洁夫人这位智勇双全、坚贞不渝的白族女性,就将她离去的这天定为火把节。
在火把节这天,除了祭祖、竖火把、撒松香粉等习俗外,白族姑娘都要用凤仙花把自己的指甲染红。以前还没有指甲油,但人们总能从大自然中找到所需,或者说大自然总会给人们馈赠美好的东西。中国民间常用凤仙花的花和叶染指甲,清代汪灏等人所编的《广群芳谱》卷四十七中记载:“凤仙……一名小桃红,一名染指甲草。……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即冬月严寒,种之火坑,亦生苗。苗高二三尺,茎有红白二色,肥者大如拇指,中空而脆,叶长而尖,似桃柳叶,有锯齿……桠间开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名。”白族姑娘向来有爱美之心,也许平常都有染指甲的习惯,但在火把节用凤仙花染指甲有其特殊的意义,就是为了心中的女神白洁夫人。火烧松明楼,白洁夫人悲痛交加,奋力用双手将丈夫的尸骨从废墟中刨出。她的手指和手掌被磨烂,指甲也被磨掉,黑黢黢的,还鲜血淋漓,可她始终忍着剧痛,不见丈夫不罢休。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足以看出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无人不为之动容。白族姑娘用凤仙花染指甲,是想替白洁夫人修复美丽的指甲,同时以这样的方式去铭记这位人间少有的非凡女子。
火把熊熊燃起,山水含笑,人们载歌载舞,表达着对火的崇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热爱和激情。